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开始
发布时间:2025-10-28 09:38
作者:于飞 01 湖北增速领跑中部地区。目前,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虽然仍有12个地区没有公布数据,但这并不影响分析。图:城市金融;数据:各省、市、自治区。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强依然稳定。二是江苏前三季度GDP增速领先,GDP绝对规模继续逼近广东。浙江增幅排名第二,也在一步步逼近山东。由于省会广州经济放缓,广东近年来表现不佳。广东也是GDP四大省份中唯一增速落后于大盘的省份。三、湖北增幅和增幅均令人瞩目e.目前,以6%的增速暂时领先全国。前三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406.62亿元。这一增幅超过了河南和四川,领先于湖北。涨幅居全国第五、中部地区第一。四是河南、江西、湖南重新崛起,中部崛起。今年中部地区的表现可圈可点。除湖北增速已经表现出色外,安徽增速依然稳定。近年来,随着工业崛起,安徽已成长为中部地区工业强省,经济运行平稳。去年河南经济增速出现逆转,但从今年中期开始,其增速重新焕发市场。江西也是如此。从2023年初开始,江西GDP明显停滞。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2023年,江西GDP增速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垫底。年增长率为4.1%,排名倒数第三位,仅次于河南、广西。 2024年情况将有所改善,当年一季度增长4%,上半年增长4.5%,前三季度增长4.7%,全年增长5.1%。全年增速终于让市场大吃一惊。今年延续了良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跑赢全国市场。去年湖南全国GDP增速为4.8%,落后大市0.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4%,拉动市场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中部六省中,公布数据的五省增速跑赢大盘。山西尚未公布数据,但从山西的表现来看近三年来,山西将成为中部地区的短板。 02 湖北,挑战豫中第一,去年以来湖北表现不俗。去年全年,湖北GDP增速为5.8%,超出市场0.8个百分点,与甘肃、安徽、内蒙古并列第三位。 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同样可圈可点,一季度增速达6.3%,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上半年增速6.2%,排名第三。前三季度增速为6%,暂时领先发布数据的19个地区。湖北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工业、规范投资、消费、出口的共同努力。作为工业和汽车大省,工业一直是湖北的立身之本,每一个微笑都会影响湖北的经济走向。因特工业企业方面,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8.5%。工业强劲增长的背后,是湖北新生产力成果开始显现。湖北省统计局透露,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6.7%。从产品看,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晶圆、光电器件产量分别增长42.8%、24.0%、20.0%、21.4%和17.8%。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剧团的表演同样精彩。从固定投资来看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仔细一看,大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制造业。三大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制造业投资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1%。 1-8月,全省投资亿元以上项目签约5994个,同比增长2.6%。其中,小米集团投资99亿元在武汉建设智能家电工厂;消费方面,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339.5亿元,比上年增长5.2%,比上年同期增长0.7个百分点。e分高于全国水平。从出口来看,增速正在加强。武汉海关公布,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进出口总额6176.9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出口4351亿元,同比增长30.8%;进口1825.9亿元,同比增长14%。在三驾马车的配合下,行业进入了新生产力的收获期,带动了湖北近两年的亮眼表现。在此表现下,湖北省挑战河南省,争夺中部第一的位置。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两省的发展,河南的GDP始终超过湖北。 1990年后两者差距逐渐拉大,1996年扩大到1000亿元,2003年扩大到2000亿元,2005年差距突破3000亿元,2005年差距突破4000亿元。2006年,2007年缺口超过5000亿元,2008年缺口超过6000亿元,2017年缺口超过7000亿元,2019年缺口已超过8000亿元。2020年是两者差距最大的一年。当年,河南GDP达11241.84亿元,领先湖北。然而,湖北在过去四年里迅速缩小了差距。到2024年底,缺口将缩小至3577.02亿元。图:城市金融;数据:四年来河南与湖北统计局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河南在挤水,另一方面河南运行速度较慢。早在2022年,河南就高调宣布民进已迈向6万亿大关。截至目前,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仍称,当年GDP为613450.5亿元。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他的GDP河南省2023年GDP为591323.9亿元,比2022年减少2212.7亿元。为了缩小两者差距,河南省将2022年GDP核算结果下调3124.92亿元,相当于倒逼一个中等以上地级市的GDP。由于基数较低,河南省2023年经济数据也将进行相应调整。 2023年以来,河南经济增长深陷困境,而且比以往更为严重。 202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591323.9亿元,比2022年减少2212.7亿元。实际增速4.1%,名义增速-3.6%。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河南被四川反超,GDP排名恢复到全国第六。虽然上半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已走出衰退,但前三季度的增速和增幅还不如湖北呢。而且,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秋季遭遇气候灾害。至此,湖北省全年GDP将逼近河南。 03中部崛起恰逢其时。前三季度中部六省中,除山西尚未公布数据外,其他五省均受到湖北、安徽的强劲带动,河南、江西、湖南势头强劲。在此形势下,中部地区崛起已到了时机。中部崛起是国家在200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当年提出了“东北振兴”倡议。 2021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必须找准定位,充分发挥其广告效应。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长江流域与中部城市平原之间的中心城市流动,全力推进乡村复兴,积极与新发展格局相结合。要把变革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建立高水平土地开放新制度。我们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新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建设和生态治理,实现中部地区绿色崛起。 2023年,在东北振兴20周年之际,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成果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新时代全面振兴东北地区”,明确提出推进东北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较强,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时代 旅游推动东北全面复兴。面对新的重大机遇,制定一揽子支持政策,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地区开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道路,难度很大。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关北发展包括长三角联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成渝双城经济圈。显然,中央正在发出强烈信号: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不能丢。首先,这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曾经提出的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头。要实现共同富裕,显然最重要的是补短板,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正是短板所在。 2021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央该地区连接东西、连接南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工业基础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巨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遍意义。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这句话​​非常关键。我们知道,过去40年,中国的政策红利大部分都给了东部沿海城市,因为沿海城市的港口是我们把货物带到世界、与世界连接的桥梁。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的生存状况达到预期。长三角和粤港澳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城市群。上海、广州、深圳在世界领先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美国民众情绪的上升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变得更加不确定。因此,去年管理层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做出了战略调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去,我们只注重发展外部经济,而忽视了我们自己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在贸易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继续扩大出口,同时扩大内需。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是一只脚走路:外贸,现在我们要把外贸和内需结合起来。以加快内部流转为主要基础,需要发展土地市场,即土地实力增强。在此背景下,成渝城市群首先被视为战略储备。成渝城市群升级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同级,形成东南、西北、西北四足鼎立。中部地区被四大城市群包围,犹如沉降区。显然,要充分发展以内需为主要基础的经济模式,大盘和中部地区崛起。此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19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均被置于一级。管理层不仅要东、西、南、北四大支柱,还要东、西、南、北、中五只手来握住中国。所以,无论如何,摇摇欲坠的中层必须成长。到2024年底,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8.72万亿元,占全国的21.3%占全国GDP的%。中部六省总常住人口36228.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5.7%。图:城市金融;数据:省级统计局中部地区崩溃,一方面可以实现内循环战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这是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大背景。而且,在经济发展遭遇内忧外患的同时,推动目前经济薄弱的东北中西部地区崛起,将有利于推动内循环战略的实施,释放我国消费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费经济比重。二是中国风格现代化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是2021年政府提出的新词、新概念。当时的说法是: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主,推进巴公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第二,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现代化风格?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点,也是立足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就共同特征而言,包括物质、精神、人与自然、反叛等。不同的是,我们想要的通常是丰富。我们要的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贫富差别的现代化,也不是以日韩为代表的富豪特殊利益的现代化。这是一些人的现代化。从全省来看,这个理念就是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一个也不落下,大家都富裕起来。返回搜狐仍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