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答:为什么亚洲文明在17世纪都被野蛮人征服
发布时间:2025-10-18 09:31
问:为什么17世纪亚洲主要文明都被亚洲内陆的野蛮人统治?这一历史现象背后是否有潜在因素在起作用?答: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在现代开始之前的1000年里已经有稳定的记录。这是历史循环或轮回循环的一部分。然而,17世纪之后,这种现象几乎永久中断。于是前后变化固定下来,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触。内亚恰好位于文明的交汇处。首先,内亚的概念相当广泛。最大范围可从欧洲的匈牙利盆地延伸到亚洲的满洲山林。由于它是连接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的地理枢纽,它将与不同的文明互动。再加上恶劣的气候和有限的资源,人口不可避免地会超过不时流动,周边地区会发生不同规模的抢劫或占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社会结构趋于军事化,动员效率和频率显着提高。自古典时期以来,亚洲的内部野蛮人就具有高度军事化的社会结构。其次,自人类历史开始以来,该地区的溢出人口就不断入侵周围的文明。例如,延续数千年的中世纪,就是从大规模的对外征服开始的。无论是欧洲的蛮族入侵还是东方的永嘉之乱,17世纪发生的冲突本质上没有什么主要区别。就是把阿提拉的匈奴改成苏莱曼的突厥,把太武帝的鲜卑改成满蒙八旗,把辛吉拉的赤匈奴改成巴布尔的莫卧儿。至于突厥和蒙古的浪潮千百年来的征战,也是从亚洲腹地的根据地出发,穿过周围的薄弱环节。蛮族入侵和永嘉之乱都是亚洲内夷扩张的杰作。此外,亚洲内陆地区的蛮族通常具有“错位优势”。比如面向西方,技术比较先进,主要靠叠加数量优势来拉平差距,而面向东方,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而强化技术领域。大多数时候,这种机会很容易失败。幸运的是,野蛮人的试错成本往往较小,强烈的求生意志必然驱使他们东山再起。奥斯曼火炮与清朝火枪手 当然,上述情况在19世纪完全不复存在。由于全球海上贸易的兴起,传统陆上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完全下降。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这片曾经神圣的土地被战争和其他人类活动迅速摧毁。因此,17世纪最后一轮内蛮对亚洲的征服就成为这一历史现象的绝唱。在西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奥斯曼帝国在维也纳的失败。在中国东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清朝彻底消灭了明朝的所有残余。巧合的是,这两件看似不可估量的事件竟然发生在1683年!维也纳之战和清朝对郑氏的进攻都发生在1683年。如果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16、18世纪类似的冲突还有很多版本:比如印度次大陆几乎完全臣服于莫卧儿帝国。距离亚洲内陆最近的伊朗,经历了萨法维王朝、纳德沙赫王朝和卡扎尔王朝三个王朝。野蛮人的洗礼伊恩。西方的土耳其人在18世纪也曾进行过绝望的反击。东方的准噶尔汗国也与清朝斗争到了世纪末。 18世纪的纳德沙和16世纪的巴布尔值得一提,因为近代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经常被用来作为文明的比较。前者象征着未来的方向,后者则代表着晚年的垂死挣扎。结果:意大利商人实际上比土耳其骑兵更早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扎根,葡萄牙船只比莫卧儿炮兵更早袭击坎贝半岛,荷兰使节比八旗军更早熟悉广州和福州的城防。荷兰人比满洲八旗更早到达福建、广东两省。如此大的对比在已知的历史记录中还是第一次。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升华了17世纪野蛮人对亚洲内陆的征服,这是一首辉煌的绝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